中国闭式冷却塔厂家学习的华为精神(四)
日期:2018-02-18 来源:江苏华塔 人气:
闭式冷却塔行业作为工业水冷却中的一部分,可以浓缩为中国现代工业的缩影和中国民营企业的写照。在IT行业的大佬们纷纷浓重登台后,中国制造业的大佬们也在默默的为中国工业奋战,江苏华塔作为闭式冷却塔厂家里的一员,从成立之初,就立志成为冷却塔行业里的华为,不仅确立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战略,在华塔人的职业道德塑造上,我们更师从于华为,小卫今天从华为及任正非在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精神为切点,带大家走进华塔,走进闭式冷却塔行业里的华为。
五、自省
任正非是一位有着自省精神的企业家,他创立华为三十年来,始终坚持自我批判,可以说,自我批判是华为重新激发活力的重要武器。任正非认为:“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最重要的行为,世界上只有那些善于掌握自我批判的公司才能存活下来,世界是在永恒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的。如果不坚持自我批判这个原则,华为绝对不会有今天,没有自我批判,华为就不会认真听取客户的需求,就不会密切关注并学习同行的优点,就会以自我为中心,很快被淘汰。”所以,华为一直坚持自我批判,在自我否定中不断进步。在华为,自我批判不是一种口号,而是一种制度和文化。华为的自我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,不是为了全面否定而批判,而是为了优化和建设而批判,目标是为了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。因此,任正非一直运用自我批判的哲学工具锻炼队伍,培养优秀人才,从而使这个庞大组织不断得到改造与优化。
任正非认为,在这个大变革时代,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最重要的武器。当互联网思维肆虐的时候,当“猪都能飞起来”的时候,任正非又在内部开展自我批判的行动。任正非说,我们处在IT业变化极快的十倍速时代,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。我们稍有迟疑,就失之千里。故步自封,拒绝批评,忸忸怩怩,就不止千里了。我们是为面子而走向失败,走向死亡,还是丢掉面子,丢掉错误,迎头赶上呢?要活下去,就只有超越,要超越,首先必须超越自我;超越的必要条件,是及时去除一切错误。去除一切错误,首先就要敢于自我批判。古人云:三人行,必有我师。这三人中,其中有一人是竞争对手,还有一人是敢于批评我们设备问题的客户,如果你还比较谦虚的话,另一人就是敢于直言的下属,真诚批评的同事,严格要求的领导。只要真正地做到礼贤下士,没有什么改正不了的错误。
目前,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通信设备企业的领导者,但任正非认为,“今天的华为恰恰可能是最脆弱的时候,为什么呢?成功容易让人变得怠惰和自大,让组织变得盲目骄傲和故步自封。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成功的可靠向导,不能陶醉于过去的成功,迷信过去成功的经验,要敢于不断地批判自己。
任正非告诫公司干部和职工:这个时代前进得太快了,若我们自满自足,只要停留三个月,就会注定从历史上被抹掉。
2016年8月,华为的一位海归程序员泥瓦客从组织、流程、环境、工具四个方面痛斥在华为做研发的不易,并写了一篇名为《华为到该炸掉研发金字塔的时候了》的文章发表在内部刊物上,呼唤“炸掉华为研发金字塔!”他在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华为在研发方面存在的四大弊端。这篇文章被华为“心声社区”网站转发,一石激起千层浪,在华为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内部讨论。内部激烈的讨论惊动了任正非。他在看完这篇文章和所有人的讨论后,签发了一封总裁办邮件,把文章和大家的讨论贴出来,告知全公司,此举动背后的心思不得不说耐人寻味。任正非表示声援,要对症下药!
任正非在他签发的邮件中写道:在技术工作上客气是毒品,直面的批评、争论才是良药。在任正非看来,一个企业、一个组织,如果总是背负成功与辉煌的包袱,这个企业离死亡也不远了。所以,他坚持认为华为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公司,要求华为的高管始终保持空杯心态,走出疲劳和病态,重新激发活力,才能让公司走得更稳、更远。华为的快速成长,其实就是华为管理团队不断否定过去,自我否定的结果。
江苏华塔一直秉承戒骄戒躁的传统,重要的决定坚持民主协商,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,做到经常反省,长足提高。
六、坚韧
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,我们可以从任正非的成长史看到这一精神特质。1983年,任正非从部队转业后,分配到南油下属的公司任副总经理。在这里,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“陡坡”。因为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管理方法,他在一笔生意中被人骗走了200多万元货款,任正非被迫离开了国企,成为一名失业者。
任正非失去了经济来源,他的妻子离开了他,他上有老下有小,还要兼顾几个弟弟妹妹的生活,他和父母租住在一小房里,阳台当成了厨房,生活陷入窘境。为了省钱,他的母亲通常在菜市场收档时,捡一些别人扔掉的菜叶、买来便宜的死鱼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。1987年,43岁的任正非由于生活所迫,找朋友凑了2.1万元在深圳注册成立了华为公司,成为香港康力公司模拟交换机的代理商。任正非将公司起名为“华为”,寓意“中华有为”,并愿为中华的崛起而为之!
苦难是人生一笔最宝贵的财富。任正非说,如果没有经历童年的贫苦饥饿以及人生的挫折,就不可能取得有今天的成就。如果不艰苦奋斗,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。华为能够发展到今天可谓是九死一生,任正非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时刻:爱将背叛、亲人离世、国际官司、身患抑郁、做过两次癌症手术……
2002 年,IT 泡沫破灭,公司内外矛盾交加,华为公司差点崩溃了,任正非在半年时间里都做噩梦,梦醒时常常泪流满面。在这样一个危难时期,任正非的身体与精神遭受重创。
华为进军国际市场曲折颇多,从1995年起,经历了6年的漫长拼搏,尽管屡战屡败仍执着地坚持“屡败屡战”的国际扩张。一直到2001年华为在国际市场才真正有了成效。这一年,华为的产品已经进入非洲、亚洲等十几个国家,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,终于从屡败屡战中实现了零的突破,华为的品牌也开始在这些第三世界国家逐步叫响,全面开花结果。
通信设备产业是典型的高技术、知识密集型产业。华为一进入这个领域,面对的就是思科、朗讯、阿尔卡特等全球顶尖的通信设备制造商,要想在此间立足,技术研发能力必须强。而李一男就是任正非的“尖刀”。而就在华为发展的关键时期,任正非的爱将李一男却背叛了他。任正非对李一男宠爱有加、视若己出,不仅给钱给权,还尽可能为这个技术天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。私下里,华为内部都称李一男是任正非的“干儿子”,是任正非培养的接班人。
2000年,为了给老员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,一批对公司贡献较大、深受信任的老员工,被鼓励出去做华为的数据产品代理商,任正非称之为“内部创业”。离职前,任正非亲率华为高层,集体在深圳五洲宾馆为李一男开欢送会。但与会的所有人都未曾料到,李一男之后竟然“叛变”了。欢送会后,李一男带着价值1000多万元的华为设备(用华为内部股份兑换)北上创建“港湾网络”。不久之后,港湾网络便获得了美国华平、淡马锡等机构近亿美元的风投。有了风投的加持,李一男的目标不再是做一个华为的产品代理商,变成了“离职高管+风投基金伺机KO老东家”。李一男对华为的产品和市场优劣势十分清楚,港湾在市场上迅速攻城略地,屡屡夺标,销售额很快破亿。一边在市场中与华为竞争,港湾还一边到华为挖人。2001年,在高薪、期权的各种诱惑之下,上百号华为核心研发人员加盟港湾。发展到后期,港湾的挖人手段愈来愈大胆。据华为从事研发的一名老员工透露:港湾会先私下收买华为市场和研发部门的核心骨干,然后这些人并不离开华为,而是回避港湾的相关研发领域和目标市场,成为华为的竞争对手。
任正非后来回忆说,2001年至2002年,华为处在内外交困、濒临崩溃的边缘,公司很多人效仿港湾,在风险资本的推动下,合谋偷盗公司的技术和商业秘密。彼时的华为,散发着“末日”的气氛,很多人喊着“资本的早期是肮脏的”口号“叛逃”,华为摇摇欲坠。为了挽救公司,后来,华为收购了港湾公司。
2002年,华为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负增长。任正非想不通,在他看来,权力、利益(员工持股达90%以上)、舞台、甚至真情,他都给了员工,而这些人却选择背叛,他痛苦,更迷惘。但任正非没想到的是,不久之后,更大的痛苦突然而至。祸不单行,福不双至。2001年1月8日,任正非的母亲在昆明买菜时遭遇车祸。而此时,任正非正跟随国家领导人在伊朗访问。得知消息的他心急如焚,因为没有直达昆明的航班,任正非多次转机,在巴林又遇雷雨,前后耽搁近9个小时,到曼谷时又延误了10分钟,没有赶上最快一班回昆明的飞机。等任正非回到昆明时,病床上的母亲已撒手尘寰。母亲去世前,给任正非留下了几万块的存款,在她的观念里,做生意不会总是一帆风顺,攒一些钱,以后用来救任正非。子欲养而亲不待,曾经繁忙、抽不出时间等缘由,令任正非万分痛苦与自责。这件事对任正非打击极大。在任正非看来,企业做这么大,关键时刻,连母亲都照顾不了,他痛苦万分。失去至亲的任正非,工作上也面临重重磨难。员工出走事件仍是悬梁利剑,国际战场上,初出茅庐的华为又迎来不速之客。
2002年12月,通讯巨头思科提出华为侵犯了其产品知识产权,要求华为承认侵权、赔偿,并停止销售产品。面对咄咄逼人的思科,华为思考再三后决定:可以停止销售有争议的产品,但绝不接受侵权的指责。
彼时的华为刚进入国际市场3年,承认侵权必定给品牌形象带来巨大损害,无异于自毁长城。但华为的提议远远满足不了思科的胃口,双方不欢而散。在美国媒体看来,“侵权几乎是中国企业的标配”。美国舆论更是认为:落后的中国不可能制造出高科技产品,即便有,一定是靠模仿、抄袭、侵权制造的。这种长期形成的狭隘观念,使得美国业内一致认为华为偷了思科的技术。在中国,不少媒体初期也都相信了思科的一面之词,认为华为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。
通过制造舆论,未审先判地指责华为是“小偷”后,思科磨刀霍霍,准备在美国向华为提起诉讼。而此时,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中国政府的反击,因为中国市场同样是思科重地。为此,思科的副总裁特地拜访了信息产业部和深圳市政府,表明思科“捍卫”专利技术的决心,希望得到理解与支持。为了向中方施压,思科利用媒体和舆论,将此次事件上升到“考验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”高度。国家信息产业部一位官员表示:“政府不会给予华为政治上的帮助。”2003年1月24日,思科在德克萨斯州联邦法院对华为提起专利诉讼,诉讼内容长达77页。思科在全球的近百位新闻发言人,也在第一时间将不利于华为的信息发布给媒体,并警告华为的潜在客户,不要购买华为的产品,以免带来连带赔偿。
不善公关,又奉行远离政治原则的华为很清楚:一旦思科诉讼胜利,华为将在未来很长时间无法进入美国,在国际市场上也将陷入思科的步步阻击之中,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将可能因此而破灭。2003年,在欧美市场,很多客户都暂停了与华为的合作。而此时,港湾在国内也频频“抢食”华为的市场,任正非内外交困。爱将背叛,母亲逝世,国内市场被港湾“抢食”,国外市场遭遇思科诉讼,核心骨干流失,公司管理失序,IT泡沫破灭……致命危机接踵而至,任正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,却依旧深感到无力控制公司滑向崩溃的边缘。这个从小在农村吃苦长大、又在部队锤炼多年、外人眼里坚强如铁的男人,在半年时间里,梦醒时常常痛哭。不久之后,任正非患上抑郁症,身体得了多种疾病,还因癌症动了两次手术……。在医生的帮助下,任正非的抑郁症最终得以康复,而华为也迎来了一场绝地大反击。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灭亡。面对思科的咄咄逼人,华为将争议产品退出美国市场却被视为心虚,很明显,继续求和将会更加被动。
华为组建了由数位副总裁领衔,多名专家参加的“应诉团队”,赶赴美国。一边积极与美国政府保持沟通,一边在公关公司的帮助下,与《财富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等媒体进行交流,让美国媒体认识真正的华为。在对方听到华为1998年开始,就聘请一流的国际顾问公司为自己做财务、审计、管理等服务时,都深感震惊。
依据这一消息,美国媒体很快采访了普华永道、摩托罗拉、IBM等公司,结果,这些公司都对华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美国另一家通讯设备巨头3COM公司的CEO克拉夫,则坦诚地告诉美国记者:“华为的工程师都具有相当天赋,他们在宽大的办公室里操纵着最新的设备和软件,他们拥有我所见到过的最先进的机器人设备。”一边倒质疑华为的美国媒体中,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。到2003年5月,美国媒体对华为及官司的正负报道就出现了平衡。长达几个月的庭审期间,华为与思科激烈交锋,斗智斗法,双方多次反复举证,庭审陷入胶着。但双方都明白,胜负的关键在于:彼此产品的源代码是否雷同。2003年10月 2日,思科与华为达成和解。逆境造就伟人,是因为他们在逆境中锻炼出的坚韧的品质。纵观中华历史,多少英雄豪杰都曾身处极大的逆境,这些艰苦条件都锻炼出了他们的坚韧的品质,最终使他们成就了伟大事业。
从内忧外患、身患重病,到奋起反击、愈挫愈强,任正非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,期间,他展现了超乎常人想象的精神力量。任正非曾在内部讲话中说“身在黑暗,心怀光明,梦想不灭,努力前行”,这段话正是对任正非坚韧品质的最好诠释。
江苏华塔一直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企业,在这个过程中,无论遇到多少困难,我们都会砥砺前行,用狼一般的韧性走向胜利。
江苏华塔作为中国民营企业最为普通的一员,有着同行没有的野心和品德,华塔人以华为作为楷模,以华为精神作为正身梁,我们不因为伟大的公司而伟大,因为我们是一群平凡中创造伟大而伟大,致敬所有江苏华塔人!